查看原文
其他

承红船初心 绘南湖嘉韵丨2021年 SRC 风景园林6+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活动圆满举办

SRC SRC街景研究中心
2024-08-30

 

 导   读 

6月10-6月11日,2021年SRC风景园林6+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答辩与学术论坛活动在南京林业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六所高校师生与企业导师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汇报答辩活动。此次“SRC风景园林6+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由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易兰规划设计院共同举办。易兰规划设计院长期以来专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街景的提升,首提“街景重构”理念,联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及研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SRC街景研究中心。SRC风景园林6+1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已连续举办多届,是国内首创的将毕业设计聚焦于城市"街景重构"专题,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同时也是国内首创以建筑院校、农林院校、美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相结合共同参与的毕业设计。

终期汇报活动海报

联合毕设课题背景

本次联合毕设的主题为“街景重构——嘉兴南湖区街道景观设计”。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为进一步提升嘉兴的城市国际化品质,将位于城市正中心的大南湖区域打造成为城市特色核心区。本次毕业设计将对大南湖区域景观板块的相关配套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设计重点为提升南湖大道至人民广场街道景观、梅湾历史街区以及鸳湖路街道景观。南湖区街道景观设计定位为特色文化街景示范区,应整体考虑红线内外景观,打造整体极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街道,并提供活力、共享、休闲、文化等多种体验,为嘉兴市民提供一个以市民为中心的城市公共区域。以“重构目标—街景问题—创新设计—品质活力”为设计方针,高校与企业共同探索中国街道景观的创新实践。

终期成果汇报海报

项目区位

活动嘉宾

参与终期汇报答辩活动的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刘志成教授,张晋石副教授,王博娅老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副系主任许芗斌副教授;SRC街景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副系主任余洋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邱冰教授,副院长杨云峰副教授,副系主任刘源副教授,张青萍教授,范榕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研室副主任周文倩老师,杨光炤老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设计系主任丁圆教授;易兰项目合伙人、主任设计师许晓霖先生,易兰杭州公司主创设计师周晓兰女士,易兰项目合伙人马文倩女士;SRC街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泽琨先生;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园林与景观院院长李平女士等。

本次活动由杨云峰先生与周文倩女士担任主持人。


6校学生汇报内容


北京林业大学

小组成员:
2017级园林专业:任晋捷,冉晨艺,胡嘉敏,何昊
2017级风景园林专业:李虹烨,颜宇欣,刘欣韵,于修彤
指导老师:刘志成,张晋石,王博娅

南湖片区城市开放空间更新规划与设计与街景重构:
嘉兴南湖区街道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

以红心、蓝心、绿心三心优化为前提,从红铸心魂、蓝凝城韵、绿显底色三大主题出发,在街景层面着力构建无边界街道,在规划层面打造面向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生态文明高地,水乡宜居名城,塑造新时代江南城市典范。





中央美术学院

小组成员:

2016级风景园林专业:韩芷渟,张艺元

指导老师:丁圆


景感—红色文化的叙事性设计:通过景观空间重拾场地文脉
设计说明:
叙事性历史重构与文化界面的艺术性处理,打破场地割据状态,形成空间与文化的融合;通过历史文化与材料、声音、视域、湿度相结合,捕捉体验者对城市文脉的感知。





南京林业大学

小组成员:

2017级园林专业:徐芯蕾,刘博雯,徐爽

2017级风景园林专业:陈扬,顾润佶,陈铭忻 

指导老师:张青萍,杨云峰,邱冰,刘源,范榕 


人民的街景

设计说明:

设计是通过对十九大报告进行总结,把控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发展脉搏,做到设计为人民服务,打造人民的街景。选取鸳湖路、梅湾历史街区、市政府街道、中环南路四块场地设计,将鸳湖路动静并置,给人民带来多层叠加的历史景观,成为人民的绿道;通过对梅湾历史街区小空间的改造以带领游客体验街区水乡风格和嘉兴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人民的街区;将市政府街道打造成拥有纪念性红色叙事景观廊道的人民的广场;聚焦新城多元文化,发扬中环南路城市形象大道定位,使其成为人民的道路,将四个场地共同串联编织成一条从过去到未来的时代通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一组小组成员:

2016级园林专业:蔡萌, 何明毅, 查润

指导老师:余洋


涅槃 

设计说明:

第一组重新定义新与旧的价值。规划以涅槃的方式重生,在场地中植入新的生活模式,同时保留原本有价值的老嘉兴气息。以纠缠-互斥-联动-涅槃-回归五个阶段生成设计方案,连接过去也面向未来。

第二组小组成员:

2016级园林专业:王鹏涛,宋天宁,关凯丹

指导老师:余洋


城市盲盒

设计说明:

第二组通过置入文化主题盲盒,打造城市主题ip,盘活消极城市空间,使红色文化走向可观.、可游、可感、可互动的俚俗文化,塑造独具文化魅力的城市门户街道空间。





重庆大学

小组成员:

2016级风景园林专业:张俊徽,李维娇,陈寅思危,易筱曼

指导老师:许芗斌


“枕水绽梅处,烟火系南城”    针对"空心化"的城市更新解决方案:嘉兴梅湾——鸳湖路片区街景重构 

设计说明:

设计主题是针对“空心化”的城市更新解决方案,嘉兴梅湾—鸳湖路片区的街景重构。以社区营造活化场地,再现水乡生活;用居民生活联系老城与南湖景区,发挥该片区的城市纽带作用,加强城湖联系,实现居游共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小组成员:

2016级风景园林专业王嘉宁,鹿琛,杨乐琪,南诗妤,王惜曦,赵晓彤,张咪,梁云龙,周葆青 

指导老师:杨光炤,周文倩,陈


“活力”下的街景重构—嘉兴南湖区街道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

街景重构最动人的其实是重塑人与街道的关系,而非精心设计过的街道形态。在对嘉兴进行资料查找与实地调研后,我们发现嘉兴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有人,因此我们的设计从怎样吸引人的角度出发,对标特定人群特定空间策划丰富的活动,激活场地,打造嘉兴新百景。

自由讨论


汇报结束后,各校学生代表向企业导师和高校教师积极提问,共同探讨风景园林的行业热点问题与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疑惑。北京林业大学的何昊同学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对各校的汇报进行了总结,会场氛围高涨;中央美术学院的韩芷渟同学感谢了各位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南京林业大学的陈铭忻同学提出如何在设计中兼顾创意新颖的外观造型与落实到场地的实用性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查润东同学表示想更多的了解装置设计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运用与发展前景……


导师代表总结

  • 易兰规划设计院   陈跃中

    今年SRC的校企联合毕设继续扩大规模,由四校增加到了六校。大家在疫情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圆满的完成了联合毕设的所有内容,非常不容易,向各位导师和同学们表示祝贺。“街景重构”已经成为行业内重要的热点话题,同学们能够以此作为自己的毕设研究课题是值得称赞的。值此建党百年之际,聚焦嘉兴南湖,更显意义非凡。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本次活动的收获学以致用,为我们的城市营造更多有温度的公共空间。


  • 南京林业大学  杨云峰

    毕设开题、中期、汇报在嘉兴、北京、南京三个不同的城市,这个过程所有师生都倾注了大量精力,最终的汇报六校师生各显神通,也展示了建筑类、农林类、艺术类高校的风格差异。在陪伴南林6位同学做毕设这半年的时光中,我们五位老师也感受到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我想这是能支撑大家走的更快、更高的原动力。衷心祝愿本次活动的所有老师健康快乐,所有同学前程似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余洋

    本年度的街景联合毕设以“嘉兴南湖”为主题,从历史人文视角解读城市公共空间和街道。师生们经历了三次线下活动,走进城市、企业和高校,相互学习和交流,顺利地完成了精彩的毕业答辩。街景规划和设计不仅关注城市的空间问题,也关注城市人文景观的营建,强调不同空间类型的设计思考对城市更新的积极促进作用。希望更多的设计师关注城市街景,关注创建幸福生活的城市空间。


  • 北京林业大学  刘志成

    特别感谢南京林业大学和SRC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使我们有机会与如此众多优秀的高校师生共同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探讨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终期答辩各校同学的成果各展所长,匠心独具,精彩纷呈,极具启发性,非常成功地促进了各校之间的交流,使北林师生受益良多!

    希望未来我们的联合毕设成为开拓创新、塑造特色、高水平发展的最优平台,预祝每位同学都有美好的未来,期待的明年再次相聚。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周文倩  

    又一年的联合毕设落下帷幕,校企模式实现多方共赢:与名校共享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多元教学交流;于学生,感谢易兰提供平台,精选真题,提供实践基地和工作室,实现协同育人;于设计本身,城设的根本是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此次联合毕设教学实践,相信同学们获得了足够的信心面对未来设计城市环境的挑战。


  • 重庆大学  许芗斌

    首先祝贺2021年SRC联合毕设答辩顺利举行!答辩中各组同学展示思路清晰,方案各显特色、成果异彩纷呈,充分展示了不同背景院校特点。各校师生不同思路的碰撞与交流形成汇报中的亮点,这正是联合毕设的核心魅力所在。
    其次祝贺各校同学们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联合毕设,你们不懈的坚持是圆满达成任务的基础。愿这份坚持能化为一种习惯,陪伴同学们不断成长,愿同学们前程似锦,开创中国风景园林的美好未来!


  • 中央美术学院   丁圆

    今天,我们看到了联合毕设的丰硕成果和不同院校风景园林教育的特点,促进了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同学们也为未来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做好了准备。期待同学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无论成功还是挫折,永远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开心而幸福。


  • SRC街景研究中心   李泽琨

    SRC校企联合毕设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并已成为圈内备受关注的教学实践活动。每一年的同学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同学们对“街景重构”的浓厚兴趣和独具匠心。非常感谢各位合作高校导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的辛勤付出。祝各位导师和同学们工作顺利,用“街景重构”点亮更多城市公共空间。


联合毕设水晶杯交接仪式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杨云峰副教授将活动专属的水晶杯交到下一届联合毕设主办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刘志成教授手中。水晶杯的交接代表着联合毕设的延续,也象征着街景重构探索实践的永不止步。下次我们北林相会!

联合毕设水晶杯交接仪式现场(左:刘志成教授 | 右:杨云峰副教授)


学术论坛


1.南京林业大学 邱冰:集体记忆视角下的风景园林认知、描述与构思

邱冰教授分享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发现大运河景观能否延续其原生性的特征,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评价主体的选择是难点。老师借助于集体记忆理论,以集体记忆认知原生性景观,将关注焦点从"物"转换为"人",将评价主体从公权力主体转移至景观的记忆主体。集体记忆对于原生性景观保护的意义,正是其作为判断大运河景观是否延续了原生性特征的依据,并为原生性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来自文化主体内部的驱动力。

2.中央美术学院 丁圆:艺术无边界丁圆教授以《艺术无边界》为题,分享了他对艺术境界的感知,并向大家展示他所参与的一些工业遗址更新实践项目,在已经完成艺术介入的恒通国际创新园,对园区的公共设施、建筑设计、园区景观进行改造,并邀请艺术家根据园区环境定制艺术品以提升整体艺术氛围,使其既能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之一,又极具历史纪念性。艺术作为城市精神内容提供方,如何以最终评估效果为导向,通过不断更新园区景观打造更宜人的景观空间。丁圆教授认为,艺术作为人类普遍情感的视觉传达,有难能可贵的成分和价值;艺术可以和生活、与城市结合,艺术无边界。


3.北京林业大学 王博娅:沟通城市内外自然系统的街道建构思考王博娅老师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解读,得出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城市绿色空间的优化思路;通过对北京市自然生态格局和绿色空间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绿色空间的演变特点;通过对景观格局的研究,分析绿色空间的数量结构差异和空间梯度分异特征,总结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问题,从要素配置、网络结构和功能引导措施三方面进行绿色空间的现状评价,得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最终完成生态系统服务导向下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优化。街道在城市生态网络构建中属于功能性连接网络,王博娅老师将街道分为连续型路径、“踏脚石“路径、复合型路径,并对三种路径景观阻力赋值,结合多专业力量对此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探索。




4.易兰规划设计院 许晓霖:城市公共空间从街道开始——蔚蓝海岸街景重构许晓霖先生分享介绍了蔚蓝海岸街景重构项目,此项目是城市设计回归步行化城市空间的尝试。在设计范围中的公共绿地面积69万㎡,是带状绿地与块状绿地相结合的绿道系统。易兰尝试从规划层面构建合理的城市绿地空间,使其符合市民生活中自然需要。通过丰富的空间肌理,有趣的环境设施,串联各个公共绿地,形成能够满足人们出行,交往,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需要的城市绿地体系,将小镇居民的活动更多的吸引到户外来。

5.正和恒基上海设计院 刘世华:正和生态之道
刘世华女士首先从基本情况、核心优势、经典业绩、企业文化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着重进行了项目案例分享,在伊通河永宁路北湿地公园建立寒冷地区首个间歇性垂直潜流湿地,融入智慧AR&VR交互监测系统;在丹阳上练湖使用全国首个根孔湿地和混合流湿地双创新型湿地净化串联工艺,可持续的生态“蓝”+“绿”系统构建;在海淀区南沙河黑臭河道短时间内消除水体黑臭,应用生态工法技术,使水质达标与生态景观有效融合;在大理洱海缓冲带以保护洱海为根本出发点,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构建自然、生态、健康的湖滨缓冲带生态系统,唤醒人们对保护自然的意识。正和恒基致力于生态系统构建,通过问题研判,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可持续发展。

6.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 陶亮:以园博为媒,让绿色创造更大价值陶亮先生,分享介绍了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的规划设计实践。该项目规划理念为“四园一体“——永不落幕的园博盛会,永远盛开的“南京花园”;希望传承江苏精致工匠精神,铸就生态文明宏伟篇章。此次南京园博园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往届展园空间整体性弱、园林经典性强、后续利用率不高,而南京园博园开启展园3.0模式,做到会后利用最大化,采用集中布局、整体设计、统一运营。同时进行跨“界“对话:与18位建筑大咖合作,涵盖展馆、展园、商业、酒店、公共设施五大类18组建筑;建造4个国际园艺大师园。

SRC专家颁授证书仪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余洋副教授表示,自己不仅代表高校参与此次联合毕设,同时也以SRC街景研究中心的秘书长身份呼吁更多同行、高校师生关注城市街景的探索实践。SRC街景研究中心是专注于城市公共空间与街景设计领域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通过搭建专家智库平台和开展各种类型的产学研活动来促进街景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探索。会上,SRC为本届参与校企联合毕设的导师颁授了专家智库证书,并感谢各位导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真付出。期待未来以“重构目标—街景问题—创新设计—品质活力”为设计方针,高校与企业共同探索中国街道景观的更多创新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余洋副教授发言

余洋副教授与李泽琨先生为专家颁发聘书

专家合影


集体合照


终期汇报活动圆满结束


写在最后的话

经过六个月的调研、规划和设计过程,克服了疫情带来的时空阻碍,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挑战,克服了从未接触过工作流程的生疏......严谨负责的导师,团结上进的同学,活动背后组织者的默默付出和努力共同圆满完成了新时代具有特殊意义的嘉兴南湖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课题。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本次课题研究探究了建党百年时代背景下嘉兴南湖城市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方向,也是一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风景园林高水平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



系列活动回顾

点击下列图片链接查看往届系列活动






扫描二维码添加SRC运营微信

获取更多动态

欢迎更多合作伙伴

欢迎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RC街景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